关注展会官方公众平台
    获取每日招标采购信息

做强农村教育 留住中青年农民

  说起新疆吐鲁番,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迷人的葡萄沟、坎儿井、火焰山等,这些都是当地的旅游和文化名片。如今,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这里又多了一张教育名片——越来越强的农村教育。

  吐鲁番市下辖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与别的城市不同,吐鲁番市的城乡教育比例悬殊——城市教育仅占20%,80%是农村教育。另外,该市的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85.89%。对此,吐鲁番市委、市政府认为,提升全市教育整体质量,必须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全市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必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017年,在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目标后,吐鲁番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上来,为实现优质均衡打响了历时3年的农村教育质量提升攻坚战。

  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美”起来

  “从几间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教室,我是看着这所学校一点点变美起来的。”在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克尔碱镇通沟教学点校园里,哈萨克族牧民库那菲亚说,“我们牧民的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这么好的教育,过去想都不敢想。”

  只有11名小学生的通沟教学点位于天山深处,距托克逊县城110多公里。“由于孩子少,为了让他们接受到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县里曾打算把教学点撤销,将孩子们安排到县城的学校上学。”吐鲁番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陈锦说。

  然而,在征求牧民意见时,牧民提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教育。为满足牧民的愿望,同时考虑到这里的孩子虽少但仍有后续生源,属于有必要保留的小规模学校,托克逊县决定加大资金投入,把通沟教学点办好。很快,多渠道筹措的400多万元资金投入到位,一座新校园展现在牧民面前,成了牧区最美的风景。

  “你看这些绘本,同城里学校图书室里的一样。”走进教学点图书室,校长卡力木对记者说,“这些绘本有图画有文字,生动形象,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两年配备的图书深受学生喜爱,过去可没有这么好的书。”

  走出图书室,卡力木又把记者带到计算机教室。“虽然只是教学点,但我们有12台电脑,孩子们通过这里了解外面的世界。”卡力木说,“光纤也进了教学点,每个教室都用班班通,还配备了一套视频设备。别看这么小的教学点,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和城里学校一样,同样拥有优质教育资源。”

  和通沟教学点一样的小规模学校吐鲁番市布局规划了17所,持续投入6000余万元资金,极大改善了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为让农牧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小规模学校是短板,我们必须把群众的需求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陈锦说,“尽管是小规模学校,我们也下大力气建设好,让校园美起来,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们能够同样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小规模学校的质量提升了,原本在城里读书的学生开始回流。高昌区二堡乡巴达木小学原来是个教学点,这两年回流了200多名学生,如今变成了一所完全小学。

  让农村教师队伍“壮”起来

  “收到宋老师继续留下来的申请报告,我很吃惊。”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中心校党总支书记夏军恒对记者说,“城里老师完成支教任务,按时返回在情理之中,可宋老师却没这样做。”

  这份报告是完成轮岗支教任务的教师宋玉群写的。她为何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学校,背后还有一个感人故事。

  2018年3月,在县城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宋玉群自愿选择到80公里外的农村学校——吐峪沟乡中心校支教。由于经验丰富,又是骨干教师,她成了学校的“香饽饽”,除了担任语文课教学外,还被学校任命为校团委书记和德育主任。

  忙忙碌碌的一年半支教任务完成了,准备返回县城学校之际,宋玉群突然感觉心被什么东西拽住了一样。

  “短短的支教生活,让我对这所学校有了很深的感情。学校对我们支教老师特别好,虽然在农村,但周转房都装了空调,统一配备了热水器、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另外,这里还有我发挥能力的平台。”宋玉群告诉记者,“虽然忙,也比较辛苦,但在这里很开心、快乐,幸福感和价值感爆棚,所以决定继续留下来。”

  不只有宋玉群,还有3名支教教师也申请继续支教,让夏军恒喜出望外。

  农村学校能有城里学校骨干教师支教,得益于2017年吐鲁番推行的城市学校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计划。该计划根据农村学校教师需要,选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赴农村学校任教。

  轮岗支教计划实施后,吐峪沟乡中心校迎来了5名城里学校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得到重用,成了学校中层干部,还通过结对传帮带当地教师和新招聘的年轻教师。

  “他们发挥的作用很大,让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壮大了起来。”夏军恒说,“他们带来的城市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农村学校生根发芽,带动了教风和学风巨大转变。”

  除了轮岗支教的城里教师外,该校2017年以来,还迎来了30多名县里从内地引进的以本科学历为主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教师队伍结构,深受学生喜欢。”夏军恒告诉记者,“过去,学校教师是本地的少数民族教师,结构单一,新鲜血液的补充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年轻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吐鲁番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业钦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吐鲁番市县两级财政投入4亿多元,以内地高校毕业生为主引进了4900多名教师,其中3000多名教师进入特岗计划,80%充实到农村学校。同时,从县城学校选调到农村学校书记、校长等管理岗位上的200多名干部,为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让城乡学校的手“拉”起来

  走进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中心小学,校园比城里学校还漂亮,由中海集团捐资近千万元建设的新教学楼宽敞明亮。“现在,农村学校的硬件和城里一样,差距主要在教学质量上。”高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春涛说。

  原本在城里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如今任职农村学校,是吐鲁番市实施城乡学校联盟捆绑发展计划的成果之一。这一计划让吐鲁番市城乡学校的手“拉”了起来,实现了优质校辐射带动,强校带弱校,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新机制。

  联盟捆绑计划实施后,恰特喀勒乡中心小学的“手”,被高昌区三小、五小、一小等3所学校“牵”了起来。每所学校每年选派两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缺什么教师,城里学校便根据需求选派什么教师。同时,3所帮扶学校轮流选派一名副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

  “城乡学校一帮一,城乡教师也是一帮一。”王春涛说,“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全方位帮扶的格局。”

  针对农村学校教研薄弱实际,城里学校与农村学校一起开展集体备课、送课下乡、每月一次联合教研活动等,实现了城乡学校教研一体化,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红红火火开展了起来。

  教学常规抓不到位也是农村学校的短板。吐鲁番市除了出台加强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规定外,联盟捆绑学校还成为推进农村学校抓教学常规管理的“推手”,把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入农村校。

  农村学校家庭教育也是薄弱环节,一些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方式方法欠缺,管理不得当。城里教师来到农村学校后,纷纷把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点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家访活动、送教上门、家长培训会、家校联谊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会了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赢得了家长的肯定。

  记者了解到,今年,吐鲁番市考上区内初中班的学生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该市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农村教育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我们对联盟捆绑发展的城乡学校实行统一考核,对学校党建、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行一体化考核,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王业钦说,“综合施策,破解难点痛点,使全市的农村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全市教育的整体质量也就上去了。农村老百姓对教育满意了,全市老百姓就对教育满意了。”

  采访中,在吐鲁番的乡村,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吐鲁番市用高质量的农村教育,留住了那些原本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打算举家搬到城市里去的农牧民。因为家门口有了满意的教育,中青年农牧民选择留下来,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