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儿童心田,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两个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两个指南”的印发为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它标志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主题教育进入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新阶段。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是第一个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专门系统规划的文件。将革命传统界定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理想信念、人民立场、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情怀、优良作风七个方面明确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强调夯实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按照由浅入深、一体化设计原则,基于不同年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和呈现方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同时确保革命传统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核心思想一以贯之、贯彻始终。依据学科内容体系和独特育人功能,把反映革命传统重要人物事迹、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论述作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物等适宜内容纳入课程教材,细化不同学科革命传统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形式,形成以统编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的“3+1+N”学科结构安排。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